如何设计才能体现出景观的叙事性?

作者:admin     发布日期: 2021-08-19     二维码分享

以叙事来表达景观,是景观表达各类观点、设计意图的的一种方式、方法。叙事性景观并不是新鲜词,但是真正叙事性做的极好的方案只怕数量有限,不过我会在我了解到范畴中尽量展开。而解答如何表达叙事性,不足以完全解析叙事性景观。

所以我还是把问题多元化拆解来回答题主的问题。在我看来,只有存在合理的设计背景,或者明确的主题故事,叙事手法的置入才显得有必要意义。通俗点说,好比和朋友们讲一个故事,没有一个好的故事脚本,你眉飞色舞表演的再好,那也只是你自己的故事。能证明你故事讲得好不好,就要看故事情节的设计是否紧凑,听者听完能否时而泪如雨下时而哈哈大笑,能否早早入戏。至于到底泪如雨下还是哈哈大笑,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调子了。

一个是故事本身,一个是讲述者,所以做好叙事性景观,取决于故事脚本的编写水平,取决于设计师景观空间的导演能力多数时候,我们的设计师,连故事是什么都没想好,只知道一些手段,心思也扑在了手法的多样性上,往往是本末倒置,注定难以做到精彩的叙事。完全依靠空谈白谈,手法运用的再好,只怕也难以引起情感共鸣,那么叙事就成了摆设。


而设计存在的故事背景能够、需要,使体验者情感产生共鸣,是作为建立叙事意义的根源逻辑基础,进而可以判断出叙事性景观其实具有很强的适用范畴,而事实案例证明,也确实如此。并不是所有的设计类型都可以将叙事性作为设计的主线展开,往往自身历史背景厚重、故事意义重大、故事感人至深的背景环境,在以叙事性表达景观空间的时候,才是喜闻乐见,合情合理的。

好比一个售楼处的景观,若然谈叙事性只怕也是硬凑了。所以我们常见的叙事性景观往往成功于纪念性景观,由此引出:观点一:“纪念性景观”——是叙事性景观的合理、常胜范畴鄙人才疏学浅,所见所学也有限,好在有少许积累,从这些年看过的设计案例到设计方案,叙事性做的好的,具有借鉴价值的,叫好又叫座的,只怕莫过于朱育帆老师的青海原子城纪念园,而此案例能成功讲好故事,只怕也脱不开纪念园的历史、文化特征,以及背后丰富的故事本底。

(后面我会结合此案例解析剩下的两个观点)而景观空间准静态的空间特点,决定了表达具有时间跨度的动态故事,存在诸多限制因素。更别说单单想通过一个小品来体现叙事性了。也许艺术家可以,景观设计师,固然有一定艺术修养,但是要达到艺术表达,只怕机会也不大。所以做好叙事性景观的难点在于:准静态的空间 vs 动态的故事。


由此引出:观点二:“叙事性景观”——需要连续片段故事支撑主线产生动态关于叙事性景观的要点,其实有很多论文专门研究过,而从体验的深度来考虑,我认为,连续性是叙事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子,做好连续性,叙事才是成功的。固然我们能感受到一个个的片段故事,或通过雕塑、或通过小品要素,但是如果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自己的故事,那么叙事的整体性就没有了,一篇完整的情节紧扣的小说还是远胜于一堆各式主题的散文集的(个人喜好,亦可能是大众喜好)。通常,做设计的各位总会落入自己给自己的身份圈套,过分的以为手段是本身,忽略故事的构想、故事情节发展与景观空间行进的关系。事实上,讲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一定的时间,如何拉长景观体验时间来满足故事发展所需要的缓冲空间?

我想,从朱大师的青海原子城纪念园的设计,可以窥见一些成熟手法与设计技巧。1959年6月苏联撕毁援中协议,中国开始走向自主研制原子弹的道路,计划代号“596”。纪念园入口1号门前的地标直接标注了这一历史信息,“596”之路上所有钢板门的序号数字都是反转写明的,暗示出游人将行进在时光倒流之中。(朱老师——为了那片青杨PPT原文)运用要素:主题铺装表达重点:事件代号筒状构筑物“远瞩”可聚焦“和平之丘”。


永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
联系我们/CONTACT US

联系人:王先生

地址:西安市曲江新区 旺座曲江 G座6楼

手机:17782730538

邮箱:2307176058@qq.com

关注我们/FOCUS ON US
Copyright © 永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  版权所有 备案号:陕ICP备19014414号-1   网站地图  RSS   XML 技术支持:  万家灯火